守望教會事件與家庭教會合法化研討會召開

2011年10月17日,中國福音會(China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在洛杉磯中國福音會會議中心舉辦「守望教會事件與家庭教會合法化研討會 」。由海內外關心家庭教會的牧者、學者、信徒和媒體參與。洪予健牧師、劉同蘇牧師和中國家庭教會傳道人曼德、鄭樂國、林悅恩等與會者發布了精彩的演說。廣州良人教會主任牧師王島和威斯敏斯特神學院在讀博士章弟兄也為本次研討會發來賀信和論文。
會議由中國福音會會長趙享恩牧師主持。會議開始先由北京守望教會早期會員林悅恩介紹守望教會情況,守望教會因為被剝奪了敬拜的場所,所以不得不進行戶外敬拜。在至今已經28次的戶外敬拜中,守望教會領導層都被軟禁,很多信徒被遣返回老家,強迫下丟失了工作和住房。政府對守望教會的敬拜場所至今不給任何處理方法,還占據守望教會募集的2700萬房款。她呼籲海內外華人更多關注守望教會事件。
洪予健牧師指出這次海內外教會不少信徒積極聲援守望教會,但是就簽名來看,西方人的簽名是4000多,華人才400多,華人不到十分之一。中國人的事情倒是西方人熱心幫助,中國的基督徒到底怎麼了。不少海外華人教會對社會事務的冷漠、對公義的漠視,成為普遍現象。恐共、畏共,變成華人教會的特色。完全失去了教會應該做社會先鋒、與黑暗爭戰的本色。
劉同蘇牧師指出守望教會不畏強權的舉止,為北京乃至全國各地家庭教會信仰自由的拓展取得了促進作用,其他家庭教會因為守望教會吸引了北京的維穩力量而得以有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北京已經再沒有能力對付第二個將要出現的守望教會。經濟、人力等維穩成本使北京不得不向家庭教會不斷妥協,以前20人左右的敬拜聚會就干涉,現在已經把這個底線提高到200人。信仰自由度的擴大完全在於改革開放以來家庭教會信徒不斷伸張自己權利的結果。
家庭教會傳道人曼德指出中國宗教政策雖然比起「文革」有很大進步,但對家庭教會的政策還是繼續鉗制自由的五化:「非法化、隱蔽化、分散化、控制化、三自化」。對此五化政策,新生代教會和信徒的訴求則是「合法化、公開化、整體化、自治化、獨立化」。有些老信徒指責守望「現在比文革時好多了,還鬧什麼?」,可見老一代家庭教會和信徒大多已經滿足現狀,但守望教會為代表的新生代教會和信徒,具有了新的、更高的訴求,他們會通過訴諸法律或戶外敬拜等維護信仰權利行動,不斷拓展家庭教會的自由空間。
溫州教會傳道人鄭樂國發表了「家庭教會爭取教產合法化的必然性」演說。指出教產是基督徒實行聖禮崇拜的必然物質空間,信仰的屬地性必然要求信徒擁有一定的物質空間,而且此空間必然是公共的。家庭是私人領域,真正的敬拜是在公共領域,所以,謀求家庭教會的教產的合法化和公開化是當代基督徒的必然要求。
參加會議的還有洛杉磯基督徒義顯社的曾博士、洛杉磯當地的戴牧師、邱牧師、王牧師、DR.JOHN和艾迪牧師等近60位參與者。他們都一致呼籲海內外教會、同情守望者對守望教會施以援手、參與到推動中國信仰自由度和家庭教會合法化、公開化的進程當中。中國福音會會將更加詳細的會議資料整理給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