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守望教會事件為鏡

作者:洪予健

北京守望教會自2011年4月中旬開始,因主日聚會場所被政府剝奪,教會被迫號召教會成員在戶外進行主日敬拜,時至今日已有半年之久了。在這半年的時間裏,教會的教牧長執被軟禁在家,堅持去戶外敬拜的弟兄姐妹不斷被抓捕,受拘押,有的甚至為此付出了工作被辭退、居屋被收回的沉重代價。從守望教會這場為維護基本聚會權利而進行的抗爭以及所遭受的逼迫中,我們看到了什麼?神在這件事上的旨意何在?作為與守望教會同為尊耶穌基督為獨一元首的國內家庭教會以及海外華人教會,我們的問題及虧欠何在?

一.國內家庭教會及海外華人教會對守望事件的冷漠反應

守望教會事件,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持續發生的家庭教會遭逼迫事件中最突出的一例,引起了國際媒體的前所未有的廣泛關註。在教會史上,守望教會又是第一個以理性和平、不屈不撓來展示自己信仰並堅持抗爭長達半年之久的教會。他們的壯舉以及為主受苦的心志,理應得到海內外華人教會的強力聲援和支持。但我們看到的事實是,無論是國內家庭教會,還是海外華人教會,對守望教會的認同與支持是稀落的。在國內,以北京為例,北京的家庭教會有上千家,但簽名表示支持的只有三十幾家。簽過名的家庭教會中,又有怕日後有麻煩,後來把名字取下的。國內家庭教會猶豫不前,我們不能對此有所指責,因為他們同樣處在困難境地。但令人感到遺憾的是海外華人教會,簽名網上,華人教會簽名表示支持的只有400多人,而西人教會簽名的人數卻超過我們10倍以上。大多數海外華人教會表現出的是冷漠,困惑與不解,甚至還有些教會對「守望」的作為橫加批評和指責。

我們承認,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家庭教會受逼迫的案件不斷,我們並沒有對所有的事件都做出反應。這次守望教會事件之所以與眾不同,是因為它不是一個家庭教會的單獨事件,而是關繫到整個中國家庭教會今後的建造與方向的全局性問題。在這次事件中,我們也同時看到了神在守望教會弟兄姐妹身上特別的恩典和保守。如果沒有守望教會從建造初期到現在二十多年來,神帶他們經歷的艱苦磨煉,就沒有教會治理委員會五位教牧及長老的同心,也不可能有信徒在嚴打之下的韌性堅持,更沒有今天仍然挺立的守望教會!

縱觀守望事件,作為牧者,我雖然盼望守望教會在這場堅守信仰權利的爭戰中得勝,但我更關心的是因守望教會事件而看到的教會的帶領方向問題。也就是說,我們當如何牧會才能使教會在福音的傳講,門徒的訓練,教會的建造,文化使命的承擔上更符合神的心意呢?

二.作為一個牧者的反省:

海內外華人教會對守望教會事件的冷漠反應,表明我們對聖經真理的認識上出現了偏差。這個偏差,第一,表現在對教會在世界上的身份不明白;第二,表現在教會與政府的關系的認識混亂;第三,因著以上兩點的偏差,導致了對守望教會抗爭意義的輕視。

先談第一點,教會作為基督的新婦,被主召來歸祂,但卻沒有離開世界,這當如何理解呢?

1. 對聖而公之教會定位的偏差,導致了教會與世界關系的兩個極端

使徒信經上說:「我信聖而公之教會。我信聖徒相通」。在這裏,「聖而公之」的「聖」,指的是「分別為聖」。神把教會從彎曲悖謬的世界中召出來,出黑暗入光明,成為聖潔。對「分別為聖」的偏差認識,引起了教會在定位上的偏差,由此導致了兩種教會與世界關系的極端,這兩個極端都是錯誤的。

  • 極端之一,教會與世界靠得太近。

自由派的教會與世界靠得太近,導致了教會不能爭戰。

聖經上說:「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教會被神從世界中分別出來,是為著爭戰、向著世界誇勝的。在國內,政府帶有政治目的的宣傳,如宗教各界應當與黨同心同德共建和諧社會等,會使信徒的心靈受蒙蔽,感情上靠攏政府,親近世界。在海外,大部分華人教會的教牧來自於港臺。眾所周知,臺灣的國語教會沒有受到國民黨政權的逼迫,因著「分別為聖」和與政權保持距離方面沒有歷練,致使教會與世界靠得太近。有此教會背景的海外華人教會的教牧長執,頭腦中基本沒有爭戰的觀念,此外,在膚淺福音或成功神學影響下的信徒,他們信主的目的是求平安,求發達,民族主義的偶像未清除,他們在感情上也是親世界、親政權的。

耶穌說,「世人若恨你們,恨你們以先,已經恨我了」(約15:18)。整個世界都伏在那惡者手下。因此教會的爭戰是必須的。正如荷蘭首相,著名的神學家亞伯拉罕•凱波爾指出的:「教會的本質就是爭戰。當一個教會停止了爭戰,她就不再是耶穌基督的教會。教會在地上之所以是榮耀的,正因為她是爭戰的。一個真正爭戰的教會,不論在教會內或教會外,都是與世界抗爭的。教會的爭戰性證明她雖在世界,卻不屬於世界」。需要特別註意的是,我們爭戰的真正對手不是那逼迫教會的政府,而是其背後撒旦的權勢。政權、國家一旦落入撒旦手中,就會成為撒旦的差役。無神論政權就是撒旦用來敵對上帝的工具。

  • 極端之二:教會要盡量與世界隔絕,自成一體。

教會與世界隔絕,自成一體,導致了教會不屑爭戰。

基要派的教會受敬虔基要路線影響,認為教會「分別為聖」,就是要教會盡量與這邪惡的世界隔絕,自成一體。世界無論多邪惡,也用不著我們為此爭戰,因為主耶穌再來時定會審判。抱有如此想法的教會,他們不但不理會這世界的邪惡,還心安理得的不管,認為這才算為屬靈。信徒根本不屑於在邪惡的世界中爭戰。逼迫來了,能躲就躲,躲不過去,就自己在苦難中獨自默默忍受。

大陸的家庭教會持這種觀點的比較多,海外華人教會也有。其實「分別為聖」是指我們要與世界的罪惡劃清界限,而不是教會要遠離世界,從而不揭露罪惡,不關心受罪惡逼迫的民眾。

針對守望教會事件,持以上兩種觀點的人都認為,守望教會之所以受到逼迫,那是自找的,因為他們太張揚,硬要好大喜功造成的,因此沒什麼可支持的。他們都以守望教會受到政府的逼迫為恥。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本來自由派和基要派在信仰上是針鋒相對的,對世界的看法截然相反。但在面對世界的邪惡時,兩種不同態度卻導致了同一種結果。不論是不能爭戰還是不屑於爭戰。其結果都是不向罪惡爭戰,也不聲援受逼迫的守望教會。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2. 對教會身份的普世大公性不了解,導致了教會之間不能彼此相顧。

教會是「聖而公之」的教會,雖然從世界中分別出來,但其成員卻是來自世界上每一個民族和國家,因而具有普世大公性。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臘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林前12:13)。

由於對教會的「聖而公之」的普世性不了解,使得不少教會對守望 教會的遭遇不予關切與同情。在國內,一些家庭教會沒有把守望教會的遭遇看作是關繫到家庭教會整體命運的大事,沒有把政府對守望的打擊看作是對中國家庭教會整體的擊打。他們未能體會到正是由於守望教會的堅持,才使當局無暇顧及其他家庭教會,無形中幫助並保護了其他家庭教會。海外的許多華人教會,也不將守望教會的遭遇視為與自身教會有關的事。他們雖然也講聖徒相通,但他們的眼睛卻只盯在自己教會的信徒身上,沒有在基督的身體裏一個肢體受苦,我們就要一同受苦的心志操練。

此外,一些家庭教會不同情守望教會堅持教會整體聚會的立場,他們認為如此行沒有聖經根據。長期以來,因著政治上的原因,國內家庭教會不方便進行教會團契間的聯絡整合,形成了許多分散單幹的教會形態,其實只是一些聚會點。這本是教會在政治壓迫的作用下所造成的扭曲,但有人還認為這種無架構、無體制的聚會才屬靈,是最好的。他們的理由是,耶穌說,只要兩、三個人奉我的命聚會,我就與他們同在。因此分散聚會也很好。其實主耶穌的這句話,主要是告訴大家信徒間的交通是多麼重要,哪怕只是有兩三個人,我也會與你們同在,而不是鼓勵我們我們教會的規模愈小愈好。如果說,在文革期間,少數基督徒在家裏的聚會,已經構成了牢獄之災,那麼今日的家庭教會仍然固守少數人在家裏聚會為滿足,那不是勇敢,而是怯懦了。彼得當年第一次布道,就有三千人信主,教會大大興旺,神喜悅他們,還不斷地把得救的人加給他們。守望教會所走的道路,正是上帝今天要家庭教會所走的一條向著世界,勇敢公開見證基督的道路上。這個方向不容否定!

第二.政教關系理解上的偏差

「政教分離」的英文原意是:Separation of the church from the government,在這裏,「政」是指政府,「教」是指教會。而非 Separation of religion from politics。不是指通常所誤會的,宗教和政治在真理價值上的分割。為什麼呢?我們來看聖經是如何說的。

聖經中政教分離的解釋來源於耶穌的教導:「凱撒的物歸給凱撒,上帝的物歸給上帝」。(路:20:25)政教分離的精意指的是上帝所設立的教會和政府,有不同的分工,政府不可管理教會的信仰教導,教會也不可代替政府發出任何政令。

但在真理上,耶穌是統治萬有(包括教會和政府)的主宰,得著天上、地下一切權柄。教會要為彰顯神的一切真理而存在,因為基督耶穌是真理的王,祂在各個方面居首位,掌王權。祂不但在教會裏掌權,也在教會外掌權。守望教會所要抵制的正是政治勢力對教會信仰的不當轄制。守望教會堅持獨立自主地建教會、自由地敬拜神,是為了打破共產黨政教合一的極權封殺,在中國建立正當的政教關系,正是遵循耶穌的教導,為「上帝的物歸給上帝」而爭戰。

如果教會對自身的定位發生差錯,就一定會在政教關系的理解上出現錯誤。

1. 毫不奇怪,與世界沒有區分的「三自愛國」教會,認為守望教會是在搞政治,「不順服在上有權柄的」

其實真正地被政治和諧了的教會就是「三自教會」,正因如此,才有去年「七一」黨慶期間三自教會和無神論政府當局聯手承辦頌黨晚會,並動用教會詩班唱紅歌頌黨的鬧劇。稀奇的是,他們並不認為這種行徑是搞政治,但當教會為著信仰抵制世界,特別是來自政權的意識形態灌輸時,他們會說你是在搞政治。當守望教會堅守自由敬拜的權利,不願受政權轄制時,他們就把搞政治、「不順服在上有權柄的」的罪名加在守望教會身上。

2. 可悲的是,與世界隔離的基要派家庭教會,也認為守望教會是在搞政治,「不順服在上有權柄的」

與世界隔離的基要派家庭教會,同樣以「不順服在上有權柄的」罪名指責守望教會。他們認為唯有當政府硬逼著你不認主,剝奪你個人讀經、禱告的權利時,或者不讓你有小型家庭聚會時,你才可以聽神,不聽人的,而在其它一切方面都當順服。

個人堅守信仰的底線是老一代聖徒以生命為代價守住的。當年以巴弗弟兄在監獄中,為了做一個飯前的禱告,幾乎要付出生命的代價。可是現今情況不同了,教會就要步步推進,把撒旦的權勢趕出去。守望教會的異象是將教會整體性地建立在公眾社會的領域裏,這是中國教會衝破羅網,興旺、成長的標誌,如果認為「既然政府不允許教會整體敬拜,那就分散到家裏嘛,守望教會不讓步,就是『不順服在上執政掌權的』,這是何等可悲的幼稚與短見!秋雨之福教會王怡牧師說的好,「上一代的傳道人,因宗教逼迫本身為主受苦。這一代的傳道人,要因著結束宗教逼迫而預備為主受苦。」 如今家庭教會為主受苦的戰線,已經不再是在個人信仰層面上被動地堅守,而是要將教會建在山上地主動出擊。

我們應當看到,守望教會維護自己自由敬拜神的權利,就是幫助政府落實憲法中對信仰自由的莊嚴保證,有利於政府知法守法,實行真正的法治進步,這完全是英勇的善舉,何罪之有?堅持遵行國家根本大法,難道不是真正的順服權柄嗎?當政府違法犯罪,踐踏自己所訂的憲法時,難道教會也要配合政府知法犯法,使自己在政府的這個罪中有份嗎?

如果五十年代中共建政初期,中國教會能在政府的逼迫下,築成一道強大的銅墻鐵壁,也許就可能阻擋中共肆無忌憚地剝奪民眾權利,大舉鎮反、肅反、反右、大躍進,以致發生文革的慘劇。家庭教會作為中國最大的民間社團,若能被神使用,在公民社會的建立中擔當主力,這將是中國家庭教會莫大的福氣。如果教會能在中國的政治苦難中有重要的承擔,成為帶領民眾建立真正的言論自由和信仰自由的先驅,未來中國教會的影響力就不可低估。若非如此,即便將來有一天中國轉型了,教會也會被邊緣化,如同當今的臺灣教會,因為臺灣的教會在臺灣的政治轉型中沒有發揮出顯著的作用。

3. 海外華人教會,缺乏公共關懷,不敢斥責執政方面的罪惡

海外一些華人教會繼承了與世隔離的敬虔主義傳統,缺乏公共關懷,社會承擔,尤其不敢斥責執政方面的罪惡。

海外的華人傳道人,大部分繼承了中共建政前中國教會的敬虔主義傳統。如地方教會、時代派,他們兩耳不聞教外事,一心只讀神的書。專心讀神的書固然好,但若只讀聖經,而視讀其他書為不屬靈,那就有問題了。也正因如此,他們缺乏公共關懷,社會承擔,尤其不敢面對來自執政方面的罪惡,怕承擔不良後果。當你說我們要象舊約先知一樣,勇敢地揭露君王的罪惡時,他們會說,以色列的王是信神的,可以斥責,而中國執政掌權的是不信神的,最好不要去碰。

教會若缺乏公共關懷,不承擔民眾苦難,不斥責罪惡,就如當年沙皇手下禦用的東正教會。當十月革命風暴來臨時,東正教會被拆,教士被殺,人們沒有一絲痛惜,這是教會歷史上應汲取的慘痛教訓。

第三.對守望教會抗爭的價值意義的理解混亂。

1. 輕視了作為基督徒要經歷苦難的價值

耶穌說:「我受的苦你們一定要受,我喝的杯你們一定要喝」。受苦的經歷是一場真正的門徒訓練,經過血雨腥風鍛煉出來的基督徒,信仰的根基才紮得牢固。

許多對守望的指責是,守望作帶領的牧師長老,是呈一時之勇與政府抗爭,結果使教會中的許多弟兄姐妹處在危險中,受了苦,教會無法正常聚會。

眾所周知,守望的決定是治理委員會的團隊決定,不是少數人專斷。其次,他們並不是讓弟兄姐妹受苦而自己躲在背面,事實是,他們所付的代價更大。大半年來,治理委員成員都被軟禁在家,不能隨便出入。此外,教會並沒有強制弟兄姐妹參加聚會,所有的聚會,都出於自願。弟兄姐妹能參加,全憑內心的感動。若覺所付的代價超過可以承受的,隨時可以停止。對於從未參加過戶外平臺聚會的,守望也決不會嚴詞開除其會籍,由此看來,以上對教牧長執的指責是不切實際的。

還有一種指責,認為守望這樣的抗爭,使教會不能進行正常的主日敬拜,長此以往,弟兄姐妹便得不到神話語的餵養。守望教會做出的抗爭決定對教會本身的建造有害無利。其實他們沒有想到,正是在這種高壓之下,守望教會的弟兄姐妹才體會到信仰的寶貴,才知道委身的真正含義。苦難的操練是最大的屬靈敬拜操練。如果不是靠著聖靈的帶領,不是靠著平時的餵養,他們不可能一次次上平臺。如果沒有神的同在,沒有大量的禱告、讀經托住他們,沒有弟兄姐妹間彼此的交通與激勵,誰也不能單獨堅持下去。人憑血氣無法爭戰,也根本不能爭戰。

2. 只註重時空下看得見的具體成果,不註重那永恆的看不見的屬靈財富

有人哀嘆,胳膊總擰不過大腿。看來政府決心不讓守望教會存在下去了,至少不會按原來的規模,政府不會再讓天明牧師回到守望教會了。也就是說:如果當初守望策略一點,接受政府某種條件,或許日子就好過多了。他們只註重具體成果,不註重那看不見的屬靈財富。保羅當年入監,無法再傳道,表面看來給福音工作帶來很大損失,但保羅卻說「弟兄們,我願意你們知道,我所遭遇的事更是叫福音興旺」(腓1:12)。因為人雖被捆綁,但神的道卻不被捆綁。保羅所走的苦路,激勵了更多的人站出來。

當年王明道因堅持信仰被囚,他的教會也四散了,中國教會雖然在外體上被強行挪平,但他那顆為了信仰不向政府妥協的心,成了最寶貴的屬靈財富。那些投降去了「三自」的傳道人,大部分都以保護教會為藉口,哪知到了文革,教會照樣被掃平,很多傳道人被紅衛兵逼迫致死,那些堅決不服從「三自」而被投到監獄裏的傳道人,在獄中被「保護」起來,反倒免於紅衛兵的毒打,活了下來。這正表明,為主失去生命的反得著生命。要保全生命的反而失去生命。

現今海外一些華人教會領袖,知道守望教會的做法正確,只是為了自己事工的緣故,不敢為守望發聲,生怕得罪了政府當局,出入中國不方便。這種態度可以理解,但並不可取。我們應當一無掛慮,將一切交在上帝手裏。很多時候,持守的往往被神保守住,妥協的反遭到上帝的拆毀!

也有人說,我們在海外的發點聲,簽個名有什麼用!共產黨根本不理睬,不會做任何改變,與其這樣,不如不操這個心。我說,不!我在教會中要弟兄姐妹們關註守望、為守望發聲禱告,不是對政府施壓,而是因著對守望弟兄姐妹的愛心,使他們不致孤單沮喪,更是為著我們靈命的需要,也為了我們自己能在主面前交帳!

但願神能藉著守望教會在信仰中的堅守,使我們眾華人教會在生命的建造方面,在愛心、勇氣和受苦心志的建立方面,在主裏得著檢驗和歸正,更得著激勵和奮起,顯出神的榮耀!

(周平根據「守望教會事件」研討會發言整理,經作者修訂)
研討會由美國「中國福音會」於2011年10月17日在洛杉磯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