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江蘇的忠僕
作者:雅嬰[1]
前言
楊集鎮是中國大陸一處農村小鎮,位於江蘇省連雲港市灌雲縣內。二十世紀初,美南長老會便差派宣教士在灌雲縣周邊服侍,聞聲牧師(Rev John W. Vinson)則於1910年在這小鎮上建起了教堂。之後四十年間,神在這片土地上興起了不少本土傳道人,像任宇治、郭光恩、李振懷、李奎、單昭凱、張連甲、畢德茂、葛振亭等等。這些名字於我們而言,僅僅是一些陌生的符號,而對神和祂的教會卻不同。他們是神的僕人,曾在這片黑暗的土地上經歷新生,並且將賜生命的主傳揚開來。神總是使用祂的僕人,一代過去一代又來,福音的種子不但存留下來,而且發旺興盛。如主耶穌所說:「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十二24;和合本)。
李為華(下文稱李先生)是楊集鎮的一位傳道人,1940年出生,1960年蒙召奉獻,1965年受逼迫被判勞改,1978年被釋放返鄉。1978-1979年他上訪平反,之後便以清白身份開始傳道。1985年他所帶領的楊集教會會眾超過一千,便購地預備建堂,直到1988年才開工。2006年楊集教會信徒已近四千人,他卻因遭構陷而退出灌雲縣三自系統,隨即開始家庭教會。2022年他受感著述了《灌雲縣教會歷史》,2024年3月安息主懷。
筆者自2008年結識李先生,向他請教學習,並參加他所帶領的家庭教會,也閱讀了他留下的資料,得以更多認識他,不由得對他心生敬仰。他作為長輩,經常鼓勵我這位年輕的傳道人,每次接待我如同接待主,令我備受鼓舞。正是前輩默默地為主所用,讓主的光照耀不知名的小地方。僅以此文紀念李先生這樣忠心侍奉主的僕人,也勉勵自己與同輩能甘心奉獻,砥礪前行。
苦難之處有恩典
李先生的一生充滿艱難,從人看來實在沒有可羡慕的,然而他過世的時候,卻被許多人追念,連外邦人都稱讚他的一生有價值。苦難可能摧毀人,並不值得歌頌,但苦難也可能顯示出神如何將苦水變甘甜,引人出埃及,進入迦南。
受欺壓信福音
李先生雖然小時候隨母親參加禮拜,但當時他並不真正明白信仰,更不是重生得救的基督徒。他十三歲考入伊山中學,在浸染於無神論教育之後,更是偏離了基督信仰。之後他考入楊集高中,在當時算是高材生,前途無量。然而,鎮長與商人合意要強佔他家房子,故意免除他父親的工作,以致全家生活極其艱難,最後他不得不放棄學業,去小學任教,以補貼家用。1960年秋,他仍被冠以「信耶穌是美國系統」、 「房子不租給政府開飯店是資產階級思想」等罪名,被開除學籍和工作。他眼看前途一片黑暗,絕望之下甚至想絕食尋死。
然而「神藉著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們受欺壓,開通他們的耳朵。」(伯三六15;和合本)當時他正處人生谷底,有一位傳道人帶領肢體前去探望他,並向他傳福音。他在絕食第三天,心中正思考時,似有一道強光充滿了他的內心,且伴有金光閃閃的一行字:「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他瞬間心境豁然大開、如釋重負,開始喜樂地唱詩讚美神。
被監禁得保全
他遇見主之後,便火熱追求認識神。然而,外在的環境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糟。一方面,他因為家中房屋的問題,與父親一起遭到毒打;另一方面,統戰部明令教會不可接受他參與教會活動。他只能暗中接受傳道人的幫助,在家中研讀聖經和神學書籍。當時的政府常組織人搞政治運動,尤其是針對異己進行批鬥。在大會上接受審問,多是無端無禮的身心折磨,那時候的基督徒多要經歷這種試煉,李先生也不例外。他最終被縣法院判刑,1966年被關押在江蘇省洪澤湖勞改農場。
1978年,他被釋放返鄉後,受到弟兄姐妹的熱烈歡迎。他也感恩主多年暗中的保守:在監獄裡雖失去自由,但也免了死亡;因為當時有不少人因政治壓迫身心受極大摧殘,甚至自尋短見。李先生得到自由後並未馬上開始服事,因他感到政府應當還他清白,幾經轉折終於申訴成功,弟兄姐妹都為之高興不已。他40歲才開始公開傳道,服侍百廢待興的教會。
經風暴離三自
李先生對教會牧養治理毫無經驗,幸虧他的恩師程詩述健在,他們便一同籌建了灌雲縣的兩會,索要被沒收的教產,恢復公開崇拜,供應聖經和讚美詩,培訓詩班和同工等等。楊集教會從他家開始的幾十人逐漸增多,買下的南小街教堂,很快超過六百人聚會,1985年又另外買下一塊1884.2平方米的地。儘管信徒們只能露天聚會,但都喜樂感恩。兩年後人數已經超過兩千,並於1988年復活節後開始建堂。教會日益興旺,信眾越來越多,在當地影響很大。
教會在中國總是與政治脫不了干係,傳道人仿如舊約的先知,需要面對國家的政策與執行政策的各級組織種種刁難。宗教局官員更是為了一己之私,借著基督教兩會干預教會內部事務,尤其是人事和金錢方面。程牧師和李先生與他們的衝突不斷,先後都被解除了兩會的職務。李先生在2006年被迫辭去楊集教堂的事奉,開始家庭教會。儘管宗教局幹部與兩會主任後來因貪污被判刑,但教會的復興與團結已一去不返。
李先生當然不捨得離開自己辛苦操勞建立起來的教會群體,讓二十多年的服事成果付之東流。他為建教堂籌款付出過不少心血,也以教會為家,視年輕肢體如自己的孩子一般。神為什麼容讓惡人陰謀得逞,許可他們破壞教會?後來,他才領悟:他在三自無法按照神的旨意牧養教會,被排擠和迫害是無可避免的,倒不如出來更專心於傳講聖經、牧養群羊,培養愛主的下一代。
跟隨主學牧養
李先生並未受過很完整的神學訓練,對教會以及三自的認識有限,但神透過艱難的環境一步一步引領教導他。他在家庭教會的牧養是非常紥實的,每週都帶查經、禱告會和主日崇拜,平日也研經祈禱,答覆來訪者疑慮。不知不覺中,他牧養家庭教會的十餘年間已經寫下35本講道集,編寫不少詩歌以及地方聖劇。農村教會喜歡他清晰的講解聖經,我春節期間曾參加他們的崇拜,目睹將近千人專心致志聽他講道,眾人同心禱告的聲音如雷震耳,場景令人動容。我聽過他多次講重生得救的道,極力呼籲弟兄姐妹真心悔改信靠主,也教導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遵行神的旨意。我與他們中的肢體交通,感到他們與神的關係非常親密,其中忠心有見識的同工不少。
晚年,李先生的兒子問他,倘若有機會回楊集教堂講道,他會說什麼。他的回復令我吃驚。他覺得需要向教堂的弟兄姐妹道歉,因為他早年的服事並不是有系統地教導弟兄姐妹神的話,未能有深度地牧養大家的屬靈生命。我相信,這是他對家庭教會中牧者只顧專心祈禱傳道的現象所產生的深刻反省。
得勝環境的秘訣
李先生不像那種平易近人的老人,倒像是一位身經百戰的戰士。他說話總是剛強有力,而且直接了當,未免有時會顯得不「善解人意」。他的口頭禪是:「要聽神的?還是聽人的?」或許是他的性格和受苦的經歷塑造了他,但也可能這正是他一生的信息,是他得勝的秘訣。
李先生受過多次類似的拷問:你願不願意放棄信仰?而每次他的選擇都引領他更與主親近。25歲的他被批鬥後,法院法官承諾,只要他放棄信仰,不但可以無罪獲釋,而且能恢復教師工作,甚至可以培養他加入組織,成為幹部。但他選擇信仰,因而被判刑。
他在38歲刑滿釋放後,立即到縣法院申訴。副院長只提出一個條件:只要他保證不信教,馬上就給他平反並恢復工作。於是他選擇繞過縣法院,三次去北京信訪辦,後來終於被中級人民法院平反:撤銷原判,宣告無罪。但縣級法院面對上級法院的判決書,仍堅持原先的態度:既不為基督徒平反,也不允許基督徒作老師,免得「毒害」祖國的下一代。李先生的態度也始終不變:宗教是自由的,絕不放棄信仰。他在經過試煉後,就開始了傳道生涯。
他的教會興旺之後,宗教局長黃庚仁多次多方想從教會撈好處,都被李先生阻擋下來。黃局長說得很直白:「只要你聽我的話,我不會虧待你。以你的資質早該按立為牧師了。」李先生說:「牧師是教會的聖職,是教會內部的事務,更何況按立牧師若必須先損害教會的話,我就不做牧師。」李先生一輩子沒有牧師或長老的頭銜,但他被大家尊稱為「先生」。
李先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樣尊主為大。他常常為人求問主,得到回應後會很清楚地告訴人如何選擇神的心意。比如:考大學的志願該選擇什麼學校、神在南方為她預備了對象、你把婆婆接到你家來照顧、老人的身體就會好起來......他相信為信徒求問主,是牧養的一部分。他說,我們應該學習如何運用聖經去判斷,在具體做選擇時必須去求問神,為人指點迷津。我很好奇他如何求問主,並問過他相關的經驗。他強調,在不違背聖經原則的情況下,求問者(包括尋求幫助的肢體和代禱者)的心很重要。李先生會要求肢體多禱告反省,求主加添信心,而他自己也藉著省察、唱詩預備心靈,直到在主前清心,才開始求問。清心是指對所求問之事,放下自己的執著,並決意在明白主的旨意後要遵行到底。他常常清晨四點禱告,認為這時刻會更淨心。有時需要幾天的時間,甚至禁食才能預備好自己前去求問。每當他等候主,主總會藉著經文、感動、平安、環境使他明白。求問主的過程,對他自己而言是非常寶貴的,不僅造就了他的靈性,也使他能與別人一起在日常生活中經驗主的真實。
難怪他經歷了那麼多的艱難環境,還能不陷入苦毒的深淵,反倒常常因主的同在而感恩。我從未聽過他講文革時的批鬥、監獄裡的艱苦、兩會內的黑暗。若不是他留下來的教會歷史回憶記錄,我不會詳細明白他走過的路。他總是與人談論主和主的事,他會告訴我最近主給他的恩典和帶領。我聽他細算這些經驗時,能感受他心裡的感恩和喜樂。有時候別人似乎很難體會他的喜樂,因為主的親密實在令他感到甘甜滿足,他就自己唱起詩來,唱著唱著,自己越發感動了,而那些暫時的苦楚和世上的糾葛,也就不足介意了……
結語
李先生的過世,讓我們很多人都為自己和教會難過,因為失去了一位屬靈的父親。他被神選召,為教會守望直到終老,是神愛中國的明證。中國老一輩的傳道人,在神學建樹和教會治理上並沒有顯赫的成就,但他們卻像基督那樣在肉身受苦,以受苦的心志為兵器,堅忍到底。直到如今,中國教會仍然遭受著各種形式的逼迫,然而我們相信神為自己預備了許多這樣忠心的傳道人,他們不向巴力屈膝,不為名利,只專注於神國度的擴展。這些神重用的僕人,是中國教會的福祉,是神國的寶藏。
作者為大陸某城市家庭教會80後牧師,道學碩士,2010年全職至今。 ↩︎